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20160201-3寧夏夜市+迪化街

今天晚上的住宿是我到Agoda所訂的「寧夏棧」,在Agoda上面這民宿並沒有評語,到的時侯才知道這民宿剛整裝才第一、二天營業,所以連招牌都還沒有掛上!所以什麼東西都是新的,除了沒有停車場及早餐外, 一切都很好!更可貴的是一間四人房一晚只有2000元。

下完行李後,要找地方停車,在寧夏路、重慶北路繞了好多圈都找不到停車位,只好把車字先停在民宿旁的家樂福停車場內,接下來走路到寧夏夜市吃晚餐(19:00)

近期以「千歲宴」打響國際名聲, 且獲得眾多美食雜誌和網路爭相報導的寧夏夜市,包含民生西路、南京西路與重慶北路中間的路段,以臺灣傳統小吃為主,其中以大同區圓環附近令人懷念的古早味,最讓老臺北人津津樂道。夜市首先將人車分道,方便民眾吃飯與購物,貼心的服務,也是吸引大家來這裡消費的原因。
寧夏夜市的小吃充滿濃濃的臺灣味,香噴噴的滷肉飯和雞肉飯、清甜鮮美的蚵仔煎和大腸蚵仔麵線、現炒入味的沙茶牛肉、滋補養顏的豬肝湯、來自府城的臺南碗粿、沙拉魚卵、吳郭魚湯等等,都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夜市另一邊的攤販,以新奇好玩的雜貨和玩具為主,販售的商品頗具流行感,價格不貴,在飽嚐美食之餘,不妨也來走走逛逛。


小心扒手的警示單

弟弟喜歡吃潤餅,第一個攤位就是潤餅(50元),當然就先買來吃~

接著看到麻糬(40元),女王喜歡吃,所以也買來吃

原來蓬萊國小就在此

接著在一家羹吃晚餐,共吃了250元

還有吃海鮮貝(40元)

一下子就逛完了寧夏夜市,接著我們繼續走向迪化街

厊面應該就是「台北圓環」

7:40來到迪化街

以下資料取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AA%E5%8C%96%E8%A1%97
迪化街臺語Ti̍k-huà Kue)初建於1850年代,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一名,是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投射當時新疆省省會迪化(今烏魯木齊)所制定的街道名。該街實際包含戰前的南街,中街,中北街(北段、北街),普願街以及杜厝街,而現今當地民眾通常把民生西路以北的迪化街稱北街,以南稱南街。
經過1980年代的廢存爭議之後,1996年開始,保存原狀的迪化街除了成為台北最古老街道外,也於每年農曆春節前夕,擴展成規模盛大的台北「年貨大街」。不僅此,該街也同樣維持相同的批發商業功能。據統計,2005年的迪化街附近共有100多家的紡織公司、300多家布行、200多家中藥材鋪,年產值則超過30億美金。
迪化街位於臺北市大同區,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長約800公尺。該街大部分建築經刻意留存,因而成為臺北市保留最完整的老街。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臺北的發展約等於大稻埕商圈的發展,而大稻埕約略就等於迪化街的發展。
18世紀中期,大量泉州移民,與一些漳州人,定居臺北艋舺,並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艋舺因而大為興盛,於是產生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
1853年,艋舺的泉州三邑頂郊郊商,竟然燒毀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艋舺祖師廟,借道偷襲下郊泉州府同安人,史稱「頂下郊拚」。同安人大敗,先奔往大龍峒,但不受當地同安移民接納,再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建起毗鄰店屋,建造奉祀地方神霞海城隍廟宇
同安人會聚集包含大稻埕一帶,與附近的大稻埕碼頭息息相關。19世紀中期,尚未淤積的台北淡水河,可航行來自閩南一帶的戎克船。這些大稻埕碼頭帶來的船利,除了方便移民人潮上岸外,更可帶動商業的運作。於是街道以南方碼頭為基準,逐漸向北擴展。因為南街多為沼澤溼地,而率先成為街道規模的是中街。
1879年臺北府城正式開府並成為臺灣首府。當時以茶葉,稻米,樟腦,中藥,甚至鴉片等買賣為主的「中街」與「中北街」的尚未貫通兩街道,已是臺北的遍布洋行、店舖、商家的重要聚落,與艋舺不相上下。1891年巡撫劉銘傳首建經過大稻埕的全臺第一條鐵路,則正式確定迪化街的臺北商業樞紐地位。



背景這張畫很有名是郭雪湖畫的

郭氏〈原名郭金火〉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二歲時就喪父,由母親陳氏獨立撫養長大,1917年進入台北日新公學校就讀,被導師發現具有繪畫方面的才華,而開始指導他學習藝術。在校期間郭雪湖的美術、工藝才華出眾。1923年公學校畢業後,至台北州立工業學校就讀土木科。
後來郭氏發現與志趣不合,就讀一年後中輟退學,在家自修畫。1925年,當時十六歲的他,由母親帶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蔡師多才多藝,是當時有名的職業畫師。「雪湖」之名即為蔡雪溪所命。他並為郭氏教授其描繪觀音、帝君等神像及裱褙的技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的大門。
藉著自己的才華、努力與機運,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舉辦,原本沒沒無名的三個年輕人:郭雪湖、陳進林玉山入選為東洋畫部的三位台灣人畫家,有「台展三少年」之稱,一時聲名大噪。
影響郭雪湖一生重要的人物還有日籍畫家鄉原古統。郭氏欣賞鄉原的作品,後來相識並建立了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鄉原曾力勸郭雪湖要做一位職業畫家,郭氏也記取此話,一生獻身藝術,連師大系主任教職都加以辭退[4]。郭雪湖是一位勤跑圖書館及自學成功的畫家,他曾說:「我的繪畫求精,不求多。」
曾創辦全臺第一所經由教育局正式立案通過的「雪湖美術教室」,培育兒童繪畫創作。其間提倡培植美術人才,激發孩童對創作之熱忱,並意在建立優良美術環境及形塑社會審美之共感,發揮積極作用。
曾加入東洋畫會「栴檀社」、「麗光會」,對於推展臺灣美術運動之貢獻為結合畫友成立東、西洋繪畫兼容的「六硯會」。「臺陽美展」成立後,曾擔任多年東洋畫部評委。戰後初期,受聘為長官公署諮議,與楊三郎等人籌組「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擔任「台灣全省學生美術展覽會」審查委員及「台灣全省教員美術展覽會」顧問等,1952年由教育部派遣至菲律賓馬尼拉參加國際博覽會。1964年郭雪湖離臺赴日,研究考察,期間亦演變個人創作,並曾赴泰國、菲律賓、印度、中國大陸、美國完成多項系列大作,與國際接軌交流,多次海外展覽,可謂極具國際觀的藝術家。[5]
其夫人林阿琴女士亦為畫家,曾為鄉原古統的學生,畢生支持並成就郭雪湖創作。其子女在藝術教育及文學領域各有成就及影響;其長子郭松棻為文學家,長女郭禎祥深耕國內外藝術教育,三女香美、次男松年均長畫藝。
2007年郭雪湖以九十九歲高齡獲得第二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6]。由於郭雪湖長年旅居美國,因此由四位兒女回台代表出席。同年的「郭雪湖百歲回顧展」,展出郭雪湖的重要作品。2010年,台北至善藝文中心策畫「台展三少年──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展[7]



這畫叫做「南街殷賑」

《南街殷賑》為郭雪湖以誇張、戲劇化手法描寫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口節慶熱鬧景象,廟口擁擠的市井小民忙碌紛擾,五彩繽紛的招牌遠近林立,不但有日本人回「內地」所需購買的台灣特產禮品店,也有中國的藥材店,還有寫著英文「Sony 」的洋貨店,由此可見當時台灣商圈的繁華多元,全圖也充滿社會現實性及視覺趣味性。(節錄:林育淳/25年典藏精粹)


永樂市場

永樂市場簡介

永樂市場位於大稻埕商圈內,起源於日據時期日本人將大稻埕改名為「永樂町」,並開始進口大量的印花布,讓大稻埕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口布料批發地,更奠定了日後永樂市場成為全台最大布料批發零售中心至今。即使布作工業逐漸式微,但永樂市場的地位依然屹立不搖,2010年台北市將永樂市場正名為「永樂布業商場」,並於2011年成立台北布事館,更讓永樂市場成為台北最具代表意義的布業文化場所。

永樂市場商圈

永樂市場外觀保留了原始的紅磚牆,讓整個建築呈現出復古的懷舊氣氛,市場內二、三樓聚集了上百間布商,各種花色、布料應有盡有,是許多婆婆媽媽或熱愛手做的民眾淘寶的好去處,除了賣布料外,三樓有許多老字號的專業裁縫工作室,樓下買完布就可直接拿到樓上請裁縫師量身訂做,四樓更設有美食專區,2014年法國名導盧貝松的電影《露西(Lucy)》更選在此處取景拍攝,在永樂市場買布、訂作到飽餐一頓皆可一次解決。

大稻埕商圈

大稻埕是台北發展最早的區域之一,這裡擁有台北最具代表的建築與商業活動,附近的大稻埕歷史街、霞海城隍廟及展示著世界各國的海關制服以及相關文獻、文物的「海關博物館」都是來到大稻埕的必遊景點。迪化街擁有許多充滿人文風情的建築,每到春節前更是民眾辦年貨的必到之處。



  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1號,是內政部核定的三級古蹟,與慈聖宮,法主公廟合稱大稻埕的三大廟宇。霞海城隍廟原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下店鄉海邊厝五鄉庄居民的守護神,清朝康熙元年,御賜臨海門匾額。而因下店鄉又名霞城,而祖廟又設於霞城的臨海門旁,所以渡海來台以後便稱為台北霞海城隍。

         台北霞海城隍廟雖然名聞全台,卻一直守著四六坪的廟地並未擴建,最初固然受地方財力所限導致,雖然後來大稻埕一帶的商賈曾一度執台灣經濟牛耳,但仍然未予擴建,只因為其地為雞母穴,有如母雞保護小雞般,百年來大稻埕的士農工商都承蒙霞海城隍爺的保佑,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事事平安順利,可說是廟愈小則愈發。


由於小朋友們覺得累,想到早一點回飯店,所以就朝民宿的方向前進,無意間發現了台北最早的西餐廳-波麗路,真是意外的收穫。

波麗路餐廳為台灣現今僅存最具歷史西餐廳,成立於1934年,迄今已七十餘年。波麗路之名稱源自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1875年~1937年)的一首圓舞曲BOLERO』(1928年完成,漢譯即為「波麗路」)。日治時期,波麗路餐廳創辦人廖水來,曾在日本人所開設的西餐廳學習,後受友人鼓勵自行創業,以「鄉村咖哩飯」和「精緻西式套餐」聞名。
波麗路餐廳是台灣第一家西餐廳,許多出生在大稻埕的有錢人三不五時就跑到波麗路,一些台灣前輩藝術家也經常推薦波麗路。
創辦人廖水來以對藝術音樂的喜愛,一生長期資助台灣年輕本土畫家,因此餐廳即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一首圓舞曲『BOLERO』作為店名,同時以擁有台灣第一流的音樂設備、播放進口古典音樂作為廣告,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吸引無數文人雅士、政商名流前往,而來波麗路『聽音樂、論時事』頓時成為當時台北人流行時尚指標之一。
至今還在營業的波麗路餐廳,是台灣新文化運動狂飆時期文學少年聚會的地方,他們在此述說豪情、伸展壯志。二次大戰後初期,主打茶點音樂,吸引到不少的文人雅士前來一面用餐、一面輕談,同時聆聽優雅動人的音樂,不少創作靈感也油然而生。
波麗路餐廳的餐具非常有特色。早期有許多老餐廳都將店名燒在瓷盤上;波麗露對於餐具則更加講究且更為大手筆,70年前就使用訂製獨家的不鏽鋼餐具與牛排餐盤。除了餐具以外,桌上的調味料也是特別的。


買了三顆四平饅頭

姐姐比較累,所以先回民宿休息!由於我們停車停在家樂福,所以再去家樂福買些東西。買300可抵1小時停車,500元抵2小時,800元抵3小時!

弟弟對這杯?(10元)讚不絕口

一共買了807元,可以免費停3小時!

接下來又傷腦筋了,要找停車位!終於在蔣渭水紀念公園、雙蓮國小前找到一個停車位,但這位子在07-08及14-17是不能停車的,所以為避免車子被吊,我明天一大早要趕快來將車子開走!

其實民宿(重慶北路二段)前是畫黃線,黃線是可以停20點~07點,剛開始到民宿時停的地方,但那時沒有看到這標示牌,等車子找不到停車位要來停時,已沒有位子了,真可惜!

沒有留言: